VLOOKUP函数:用“整列指定”检查

请注意一下在第二参数中指定 F 列和 G 列这两个整列的这一操作。这样,即便在单价表里追加了新商品时,VLOOKUP 函数依然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在设定事先输入 VLOOKUP 函数,就能自动显示的格式时,也一并使用上述方便的功能吧。

下面的公式,仅指定了单价表范围,每次增加商品时都需要修改 VLOOKUP 函数,这样十分浪费时间。

=VLOOKUP(A2,$F$3:$G$8,2,0)

无论是 SUMIF 函数、COUNTIF 函数还是 VLOOKUP 函数,基本都是以列为单位选取范围。这样不仅能够快速输入公式,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

VLOOKUP函数的4个参数意义与处理流程

用逗号(,)隔开的4个参数,我们来看看这4个参数各自表达的意思吧。

  • 第一参数:检索值(为取得需要的数值,含有能够作为参考值的单元格)
  • 第二参数:检索范围(在最左列查找检索值的范围。“单价表”检索的范围)
  • 第三参数:输入对应第二参数指定范围左数第几列的数值
  • 第四参数:输入0(也可以输入 FALSE)

这个函数,首先在某处搜索被指定为第一参数检索值的值。至于搜索范围则是第二参数指定范围的最左边的列。上述例子中,第二参数指定的是 F 列到 G 列的范围,因此检索范围即为最左列的 F 列。

接下来,如果在 F 列里发现了检索值(如果是单元格 B2则指 A2的值即“A001”,F 列中对应的是 F3),那么这一单元格数据即为往第三参数指定的数字向右移动一格的单元格数值。这一例子中,第三参数指定为2,因此参考的是从 F3往右数第2列的单元格 G3的数据。

之后,再在这张表的小计栏中输入“单价×数量”的乘法算式,输入数量后,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小计栏中的数据。

如果在报价单与订单的 Excel 表格里设置这样的构造,制作工作表时就会十分方便。这是一项能够提高 Excel 操作效率的基础。

输入商品名,自动显示价格——VLOOKUP函数的基础

假设有以下数据表格。

这时,A 列中输入商品代码后,单价一列即可自动出现价格,这样不仅十分方便,还能避免输入错误。

但是,要想实现这点,需要预先在其他地方准备好“各商品的价格”一览表。在这张 Excel 工作表中,可作为参考信息的表格(商品单价表)位于右侧。

那么,我们试着将与 A 列各商品代码匹配的单价显示在 B 列中吧。

➊ 在单元格 B2中输入以下函数。

=VLOOKUP(A2,F:G,2,0)

➋ 按回车键确定后,将 B2拖拽复制到单元格 B8。

按回车键确定后,将 B2拖拽复制到单元格 B8

由此,B 列的各单元格中出现了与商品代码匹配的单价。

在此输入的 VLOOKUP 函数,到底是什么样的函数呢?只有能够用文字解释,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个函数。将 VLOOKUP 函数转换成文字,则为以下的指令:

“在 F 列到 G 列范围内的左边一列(即 F 列)中,寻找与单元格 A2的值相同的单元格,找到之后输入对应的右边一列(即 G 列)单元格。”

VLOOKUP 中的 V,代表 Vertical,表示“垂直”之意,意为“在垂直方向上查找”。此外,类似函数还有 HLOOKUP 函数,首字母 H 代表 Horizontal,表示“水平”之意。因篇幅有限,本书无法做出更详尽的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了解。

COUNTIF函数:如何计算每名负责人员的销售件数

用前面写到的 SUMIF 函数可以算出每一位负责人员达成的销售额,那么这回来算一下每个人的销售件数吧。利用前面介绍过的 SUMIF 函数,在 H 列的“销售额”中输入每一位负责人的销售额。

I 列的“销售件数”,则显示“这些销售额分别来自多少件销售业务”这一数据。在这个表格中,单元格 I2中的数字表示“A 列中含有的单元格 G2数值的数目(即“吉田”)有多少”。

➊ 在单元格 I2中输入以下公式,计算 A 列中有单元格 G2数值的数目(即“吉田”)有多少。

=COUNTIF(A:A,G2)

➋ 按回车键后,单元格 I2中显示的数值表示:A 列中出现的与 G2有相同值的单元格(即“吉田”)的数目。

➌ 将单元格 I2中的公式拖拽复制到 I6,然后选择 I7,按Alt +Shift += (AutoSUM 快捷键)获得总和。

完成以上三步,即完成统计。

这里出现的数字,计算的是“A 列中含有各负责人名字的单元格,各有多少个”。把它作为一个商业数据概念来讲的话,表示的是“吉田的销售件数共有5件”。

另外,在这张图中有一列空白的单元格,此列数据是将每一位负责人的销售额除以销售件数,得到的平均销售额的数据。通过计算结果,就能分析出如“虽然以销售件数来说吉田比佐藤多一些,但是佐藤的销售额更高是因为佐藤的平均销售额更高”这样的结果。以此进一步了解到“吉田只要向佐藤看齐,增加每件交易的平均销售额,即可提高总销售额。”

只是像这样简单地分析,也能成为我们探讨一些具体销售战略的契机,比如“为了这一目标,应该具体订立怎样的销售策略?”“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样的促销手段?”

通过使用 COUNTIF 函数,我们可以检查数据是否重复、确认指定数据是否存在、单元格中是否包含指定文本,等等。这是一个十分方便的重要函数,请一定要掌握。

参加名单中,有多少人出席—COUNTIF函数的基础

假设要制作活动的参加者名单。参加与否一列中需要输入○、△、×这3种符号。

活动出席人员名单

活动出席人员名单

那么,如自动计算出现在的参加者有几人,即标记“○”的人数是多少,以及“缺席人员,标记‘×’的有几个人”,应该怎样处理呢?当然,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口头计算,再填到 E1~E3的表格里,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为节省时间,有一种函数可以算出“在 B 列中,标有‘○’的单元格有多少个”,那就是 COUNTIF 函数。

好了,我们来试着在 B 列中分别计算单元格 E1~E3中的○、△、×的数量吧。也就是说,即使这张参加名单表格有任何追加、变更的情况,各个记号的数量也会自动更新。

➊ 在单元格 E1中,输入以下公式,计算 B 列中与 D1有相同内容的单元格的数量。

=COUNTIF(B:B,D1)

在单元格 E1中,输入以下公式,计算 B 列中与 D1有相同内容的单元格的数量

➋ 按回车键,在单元格 E1中显示结果。

➌ 将公式拖拽复制至单元格 E3,显示其他记号的数量。

将公式拖拽复制至单元格 E3,显示其他记号的数量

COUNTIF 函数是由下面2种参数构成的。

  • 第一参数:计算其中非空单元格数目的区域
  • 第二参数:在第一参数的指定范围内计算数目的条件

指定范围(第一参数)中,计算出第二参数指定的值或者与指定的条件一致的单元格的数目。

SUMIF函数:不能只导出实数一览表

决不能仅限于导出实数一览表。将得出的数字进行比较,才有其计算的意义。让我们再算一下“结构比率”吧。

➊ 单元格 I2中,销售额输入计算吉田的销售额占整体的比例的公式。

单元格 I2中,销售额输入计算吉田的销售额占整体的比例的公式

➋ 按下回车键,显示出吉田的销售额在整体中的所占比例。

按下回车键,显示出吉田的销售额在整体中的所占比例

➌ 拖拽复制到单元格 I7,即可显示每一名负责人所占的比例。

如此一来,即可显示每一名负责人的销售额所占比例,每一名负责人对公司的贡献程度等情况也会一目了然。

另外,比起“A 君的业绩比谁都高啊”这种模糊的说明,通过使用“A 君的销售额占全员的43%”这样带有具体数据表达,就会让说明变得更加详细、更有说服力。

按照负责人分别计算销售情况——SUMIF函数的基础

如下所示,A 列为负责人,D 列为销售额数据。

A 列:负责人,D 列:销售额

以这个数据表格为基础,从 G 列开始,计算每一个负责人的销售额的总和。

在做这项工作时,我看到很多人发生了以下“惨剧”。

  • 使用电子计算器,手动计算数据。
  • 输入“=SUM(D2,D7,D12,D17,D18)”,统计每一名负责人的销售额总数时,不断重复这一操作。

那么,怎样做才正确的呢?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 SUMIF 函数,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吧。

➊ 在单元格 H2内输入以下公式

=SUMIF(A:A,G2,D:D)

➋ 按下回车键后,单元格 H2内显示“吉田”负责的销售额。

按下回车键后,单元格 H2内显示“吉田”负责的销售额

➌ 将单元格 H2中的公式拖拽复制至 H6,则会显示相应的负责人的销售额。

➍ 想要得出所有负责人的销售额总和时,则需要双击单元格 H7,再按下 AUTOSUM 快捷键Alt += 。

再按下 AUTOSUM 快捷键Alt +=

➎ 按下回车键,可得出全员销售额的总和。

按下回车键,可得出全员销售额的总和

SUMIF 函数有三个参数。

  • 第一参数: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 第二参数:在第一参数指定的范围里,需要计算总和的行的判定条件
  • 第三参数:实际求和的区域

按照步骤1输入“=SUMIF(A:A,G2,D:D)”这一公式,Excel 会自动识别,做出以下的处理:

  • 需要计算总和的区域为 D 列数值。但并不是要算出 D 列中全部数值的总和。
  • 在 A 列中,只计算与 G2的值相同的行的 D 列数值的总和。

COUNTA函数与COUNT函数的区别

与 COUNTA 函数极为相似的函数是 COUNT 函数。它与 COUNTA 函数的区别如下:

  • COUNTA 函数

指定参数范围内,计算除空白单元格之外的单元格的个数,即统计包含数据的单元格的数量。

  • COUNT 函数

指定参数范围内,计算含有数值的单元格的数量。

也就是说,COUNT 函数只计算含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因此,自动忽略统计含有文本的单元格的数量。在具体实务操作上,一般用 COUNTA 函数就够了,当需要计算输入有数字、数据的单元格的数量时,再使用 COUNT 函数即可。

能把函数用文字翻译出来

这一函数,实际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的。

“数一数在 A 列中,有多少单元格内含有数据(除空白单元格以外的数量),并减去1”

为什么要减去1呢?这是因为计算时要除去内容为“参加者姓名”的单元格 A1。像这样,在实际使用 Excel 时,必须掌握“迎合不同情况,在函数公式中通过增减数字进行调整”这种能力和思维方式。

“能把函数用文字翻译出来”非常重要。要习惯用文字来解释说明函数公式在进行怎样的处理。

此外,在此介绍的“整列单元格数减去1”的公式,也可用于自动增减在输入规则中的菜单选项。(参考后续)

计算客户名单的人数——COUNTA 函数:“销售额”不仅是金额的总和

前文中介绍的 SUM 函数,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函数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在计算销售额总和时,SUM 函数得出的结果为金额总和。但是,除金额以外,“成交件数”“销售个数”“客户人数”也是“销售额”中的要素。也就是说,用 SUM 函数计算得出“销售额为1亿日元”之后,接下来有必要表示“这些销售额中的成交量是多少”。

这时,我们就能用到 COUNTA 函数了。如果说 SUM 函数用来“算出指定单元格的总和”,那么 COUNTA 函数则是用来“计算指定单元格的范围内,包含有效数值的单元格的个数(即非空白单元格的个数)”。

例如,有一张按活动参加者分类显示购买入场券数量的表格,如果现在想要知道有多少名参加者,应该怎么做呢?

A 列中输入参加者的名字,想要在单元格 E1中显示参加者人数的话,可以在单元格 E1中输入如下公式:

=COUNTA(A:A)-1

在单元格 E1中输入=COUNTA(A:A)-1